3月25日至28日,首屆“AI未來校長課程”在南沙區創享灣開啟。該課程由北京海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AITIME、蝴蝶發展教育基金聯合發起。來自香港、澳門、廣州南沙、深圳、北京等近百位小學、初中、高中及職業院校校長教育專家彙聚一堂,共同探尋AI賦能教育的新路徑。
作為“AI未來校長課程”的重要支持方,南沙開發區港澳辦深度結合大灣區特色,充分發揮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作用,積極推動港澳相關教育機構和青創團隊,南沙區教育局及教育研究院等參與,為教育與前沿科技、企業、產業的融合帶來國際化視角。
當下,國家正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畫》致力於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提升學生資訊技術素養,強調AI等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也明確指出要借助AI技術改進實驗教學。
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位置,是大灣區發展的關鍵樞紐,一直以來,積極投身國際教育創新區建設,大力促進教育與科技、產業深度融合。本次課程的開展可以視為推動教育創新、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契機,同時,為南沙教育事業注入全新活力,更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樹立新標杆。
首屆“AI未來校長課程”
以“校長引領,共創人工智慧教育未來”為主題,深度聚焦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創新及人才培養。課程邀請了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為大家帶來AI教育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的精彩分享,拓寬教育創新思路。校長們通過參與72小時沉浸式實戰演練,親自設計並實施學校AI校園“第一步”計畫。
此次近百位校長實地走訪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南沙小學、南沙新區規劃展覽館、廣東醫穀、廣東蘑菇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切實感受到AI在教育場景中的實際應用,加深了對AI教育的理解與認知。
課程特別設計讓不同學段校長跨學段跨學科交流,共同探討教育融合創新與落地執行;經過專家指導評選優秀的學校將獲得獎學金、專家及企業持續支持,助力學校創新實踐。
在活動開幕致辭中,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聯絡官張江亭強調了AI於教育領域的關鍵作用,指出校長在AI時代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同時著重闡述了南沙與粵港澳教育鏈接對於推動區域教育發展、培育適應時代需求人才的重大意義。
南沙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結合國家對AI助力教育革新的方向及南沙的教育特點,為南沙及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的高質量融合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
活動現場,專案發起單位北京海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凱進行了以“AI重構社會的時代,孩子們應該學什麼”為題的研討。
在當下AI技術迅猛發展、深刻變革社會各個層面的大背景下,這一話題顯得尤為關鍵且具有前瞻性。曹凱憑藉其在智能科技領域豐富的經驗與深刻的洞察,引導著與會者圍繞該主題深入探討,力求為孩子們在這個全新時代的教育方向與知識儲備探尋最優解。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南沙小學校長顧豔則分享了人工智慧在小學的落地應用經驗。
據介紹,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南沙小學積極探索“AI+教育”融合實踐,取得顯著成效。面對AI技術對傳統教育模式的衝擊,該校構建了“相遇—蜜戀—審視”三階實踐體系:
·通過引入AI備課系統、虛擬助教及智能評測工具,重塑備課、教學與評價場景,實現分層教學與個性化學習;
·依託12項人工智慧課題研究,形成“智慧課堂+PBL專案+虛擬實驗”的特色教學模式,例如利用AI繪畫工具開展圖騰創作、通過虛擬人技術模擬敦煌藻井藝術探究;
·建立包含S-T模型、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等量化指標的評價體系,動態監測課堂互動品質,平衡知識掌握與創新素養培養,為教育數位化轉型提供實踐樣本。
此次活動也為來自港澳地區的青創團隊提供了展示機會和路演平臺。來自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等的港澳青創團隊帶著先進的技術、創新的產品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來到現場,主要涵蓋人工智慧、資訊技術、生物醫藥等多個前沿領域。
小南瞭解到,本次活動於3月28日舉辦了“AI未來校長課程”專案路演。經過現場評選嘉賓及專家的嚴格評審,四所傑出的學校脫穎而出,榮獲蝴蝶發展教育基金與“AI未來校長課程”指導委員會頒發的特別獎勵。
蝴蝶發展教育基金及“AI未來校長課程”的發起人薑波指出,“AI未來校長課程”是一項為期三年的計畫。隨著該課程在2025年於全國十個城市、千所學校中的穩步推進,校長們將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帶回各自的學校,使之生根發芽。這將推動教育從傳統模式向注重跨學科創新思維、科技素養和全球視野培養的方向轉變。學校將更緊密地圍繞產業需求,培養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形成教育與產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薑波表示,之所以將“AI未來校長課程”首站選在南沙,不僅基於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還基於南沙人工智慧企業的快速發展。希望通過開展“AI未來校長課程”,為南沙培養更多視野開闊的校長,造就更多未來青年領袖。
此次活動是首次將不同階段的校長融合在同一課題中。薑波表示,希望未來能將課題集結成冊出版,並推送到聯合國青年專案發佈,向世界講述中國青年面對人工智慧時代的探索和努力,為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tQRhANlQV0jgk4jVyWp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