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3
奮楫者先 創新者強
歲序易,華章新
時針走完今天最後這一圈
農曆2024新年即將到來
回首2023
南沙科技創新篤行不怠
落實落細國家和省、市各項工作部署
推動科技創新「變數」
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增量」
面向世界的開放創新生態愈加完善
大院大所大平台大裝置集聚
創新主體和創新要素活躍
前瞻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力度
持續加大
南沙正不斷建強建實
「1+1+3+N」科技創新平台體系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這一年
南沙都點亮了哪些科技創新成效?
一起來「閱卷」!
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有助於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為南沙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提供戰略支撐。一年來,南沙積極落實《南沙方案》,推進南沙科學城高水準建設,推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和研究機構落地建設和運行,蓄力打造我國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等。目前,南沙聚焦深海、深空、深地,已建強建優各類創新平台22個,創新「動力源」持續增強。
中科院明珠科學園首批科研院所正式落地運行
6月,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N-4總裝總測廠房順利驗收,成為中科院明珠科學園一期南部組團首個通過竣工驗收的項目。
7月,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南沙)、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南沙)正式竣工移交,標誌著中科院明珠科學園首批科研院所正式落地運行,南沙科學城規劃藍圖正在逐步實現。
打造我國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3月,廣州南沙地大濱海研究院在廣州南沙視聯科創谷揭牌開業。廣州南沙地大濱海研究院積極推進以海洋微藻種質中心為核心的涉海產業服務體系,將以建成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為目標,助力南沙打造海洋領域科技創新高地。
5月,依託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建設的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與裝備開發廣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獲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組建,技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揭牌儀式在南沙舉行。
8月,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可研報告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復。項目總投資27.2739億元,建設期5年,將建設面向冷泉生態系統的深海載人駐守型海底實驗室與陸基保真模擬設施相融合的國際領先研究裝置,支撐冷泉生態系統發育、化能合成物演替和甲烷物態演化及其環境效應研究。
8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佈了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獲批基金項目16項(3項面上基金和13項青年基金項目),項目資助數量較上年有大幅提升。
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平台加速聚集
2月,省政府批復同意《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6月,廣州市印發《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提出將南沙科學城打造為有全球影響力原始創新策源地、創造創新創業驅動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新引擎,並構建以南沙科學城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合作創新網路,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4月,省科技廳發佈了廣東省新一輪新型研發機構動態評估結果,南沙區共有8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參與此次動態評估,均順利通過(分別是廣州工業技術研究院、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廣州中大南沙科技創新產業園有限公司、廣州軟體應用技術研究院、廣州市智能軟體產業研究院、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慧研究院(廣州)有限公司)。截止目前,全區共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4家,占全市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總量1/5。
6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創科嘉年華暨周年慶典活動成功舉行。港科大(廣州)7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舉行啟用儀式。
8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先進增材製造實驗室揭牌,將加快在人體模型、材料3D、鐳射AM等領域的佈局,促進先進增材技術向高端發展。
11月,南沙復旦國際科創園(一期)奠基儀式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復旦大學校友服務中心和廣州南沙粵港澳科技融合創新中心揭牌成立。
8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佈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立項結果,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獲資助項目37個,覆蓋了數理、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資訊科學等多個領域。其中,熊輝教授負責的「面向專業領域的可通用多模態人機交互方法研究」獲重點支持項目立項。
11月,2023年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評審結果陸續揭曉,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獲批1項,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獲批3項。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自主創新的命脈。只有牢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不會失去戰略先機和競爭性優勢。一年來,出台《廣州市南沙區科技計畫項目管理辦法》《廣州市南沙區科技計畫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優化區科技計畫項目管理制度,提高科技創新活動的管理水準和效率;聚焦聯合港澳科技攻關、海洋科技創新、碳達峰碳中和科技支撐等重點領域,發佈《2023年南沙區重點領域科技計畫項目申報指南》,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創新能力加快提升,產業高質量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多個項目取得關鍵性突破
1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鄧義楠博士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太平洋深海盆地孔隙水稀土元素特徵及其對沉積物稀土富集機制初探」(41803026)成功入選地球化學學科年度重要進展,該成果為深海稀土富集機制以及古海洋環境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
2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技人員發表的論文「中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高飽和度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特徵及機制」入選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主辦的「領跑者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
4月,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承擔的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海洋六大產業)專項資金項目「天然氣水合物高分辨震電聯合物性探測關鍵技術」項目啟動會在南沙基地召開。
8月,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十號」船完成最新科考航次,靠泊位於南沙區龍穴島的科考碼頭。此次科考船首次在南海北部陸架開展302.07米進尺全取岩心科學鑽探,刷新了我國陸架海域第四系全取岩心的深度紀錄。
9月,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研發的國內首套20kW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在南沙完成陸地試驗並在南海成功完成了海試,是我國首次在實際海況條件下實現溫差能發電的原理性驗證和工程化運行,標誌著我國海洋溫差能開發利用從陸地試驗向海上工程化應用邁出了關鍵一步。
11月,2023年度廣東省地質科學技術獎獲獎結果正式揭曉,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實驗測試研究所申報的「南海水合物冷泉的記錄、演化及其觸發制」項目喜獲2023年度廣東省地質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2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自主集成的無人機航磁測量系統「海航一號」在廣東、海南等地成功進行首次生產作業,圓滿完成多個項目的測量任務,標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基本形成了無人機航磁作業能力,無人化、智能化裝備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步。
一箭26星!力箭一號商業運載火箭取得新突破
1月,中科宇航產業化基地落成儀式暨產品發佈會在廣州南沙舉行,國內首個全產業鏈精益化、數位化、智慧化的商業航太產業化基地在南沙投產運營,填補廣東在運載火箭製造業上的空白。
2月,中科宇航液體研發團隊在創新中心試驗室開展了發動機氣瓶艙機架聯合靜力試驗,為近太空可回收科學試驗平台飛行試驗奠定堅實的基礎。
4月,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技術融合專業賽暨第四屆中國航太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青島膠州舉行,中科宇航以「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技術及研製模式創新」項目突出重圍,榮膺大賽三等獎。
6月,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製的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採用「一箭26星」的方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該火箭是在南沙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內進行總裝與測試工作的第一枚運載火箭,成功打破了當時國內「一箭多星」的最高紀錄,起飛重量達135噸,連續兩次實現了單次噸級以上發射。
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推進科考碼頭開工建設
7月,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舉行龍穴島總裝試驗基地建設項目落成暨碼頭項目開工儀式,項目落成後可為我國無人海洋裝置技術的發展提供試驗保障條件,提升海洋安全、海洋資源勘探和海洋科學考察能力。
9月,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南沙)「瞭越」號科學調查船命名暨交接船儀式在南沙舉行。
大國重器,眾多萬噸巨輪在南沙交付
12月,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正式命名為「夢想」號,在廣州南沙首次啟動試航並取得圓滿成功。
12月,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為中遠海運建造的6.5萬噸半潛船「祥泰口」號在南沙命名交付。該船投入運營,標誌著我國半潛船船隊再添一員猛將。
12月,由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為義大利MOBY Line航運公司建造的豪華客滾船2號船「MOBY LEGACY」號輪在廣州南沙龍穴島啟航。這艘船超過70000總噸,是目前建成的全球最大噸位的豪華客滾船之一。
企業也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既是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天然載體,同時也是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的實施主體。一年來,南沙持續加大科技投入,研發投入強度逐年提升,全社會R&D經費投入122.88億元,約占全市R&D經費投入的1/8,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即R&D強度)5.46%,全市排名第二。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同比增長6.5倍,31家企業入選2023年廣州獨角獸榜單,4家企業上榜2023胡潤全球獵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1100家,認定通過率、認定數增速以及總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發揮創新主體作用,躋身各大科技榜單
3月,硬科技冠軍企業創業營開營論壇暨2022年廣州市硬科技企業培育百強榜單發佈在廣州市召開,廣州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廣東大艾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天科雅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廣東雲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11家企業入選2022年廣州市硬科技企業培育百強榜單。
4月,國家高分遙感衛星數據與產品應用服務平台(簡稱國家遙感數據平台)試點應用單位授牌儀式上,廣州海洋實驗室成功入選國家遙感數據平台的第二批試點應用單位(平台第一批試點應用單位僅為10個)。
7月,第二屆胡潤中國元宇宙高峰論壇暨《2023胡潤中國元宇宙潛力企業榜》發佈活動在廣州南沙舉辦。廣州共有15家上榜,南沙區上榜的3家企業雲從科技、奧飛數據、小馬智行第二次入選主榜單。宸境科技、科伊斯、巨杉軟體、時間網路、星河智聯等企業入選未來之星榜單。
7月,德勤中國與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聯合發佈「灣區高科技成長企業40強榜單」和「廣州高科技高成長20強企業榜單」,暗物智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廣州睿帆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藍胖子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巨杉軟體開發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入選。
8月,南沙第二家登陸科創板的「獨角獸」企業——廣州廣鋼氣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南沙「獨角獸」隊伍正在加速壯大,近年來已培育小馬智行、中科宇航、巨灣技研、中芯種業等多家「獨角獸」企業。
10月,全球首家超快充動力電池專業工廠在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在南沙總部基地建成投產。該工廠是全球首家面向先進的超快充(10-15分鐘)乃至極快充(5-10分鐘,XFC)電動力電池規模化生產製造的專業工廠,具備領先的製造水準和技術能力,將進一步釋放我國動力電池高端優質產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10月,廣船國際主持的「深遠海系列大型半潛運載裝備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以及參與的「複雜過程資訊物理融合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分別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深遠海系列大型半潛運載裝備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由廣船國際主持研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國產替代和核心技術引領。該項目還同步獲得了2022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廣東省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特等獎。
11月,廣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製造基地與研發中心項目在廣州南沙正式投產,規劃年產能和年產值將分別達35GWh和350億元。
創新資源的集聚是孕育創新的搖籃,是推動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一年來,南沙積極出台針對重點領域的政策與方案,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類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南沙累計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13家(含國家級2家)、眾創空間14家(含國家級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已撬動21家合作銀行向南沙區389家科技企業累計授信約37.25億元,累計發放貸款約21.65億元。
積極探索金融路徑、推出重點產業政策等,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1月,第四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平行主題論壇召開,論壇公佈了2022年廣州市100家「誠信中小企業」與20個「信用創新應用案例」入選名單,「南沙區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信用貸款賦能科技企業加速發展案例」入選了2022年廣州市「信用創新應用案例」政府案例名單。
2月,廣州宣佈成立1500億元產業母基金和500億元創投母基金,均落戶南沙區。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總規模1500億元,重點投資半導體與積體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先進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消費等重要產業領域。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總規模500億元,致力於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支持創新創業,促進成果轉化。
3月,《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獨角獸企業發展扶持辦法》(即南沙獨角獸「黃金牧場」九條)正式發佈,為南沙科技創新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和強支撐。
7月,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聚焦廣東促進高質量發展相關舉措,重點報導南沙探索「一金一池」(南沙新區科技創新母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的金融路徑助力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社會各界反響強烈,有力提升了南沙科技金融顯示度。
7月,業界高度關注的融中2022-2023年度有限合夥人榜單發佈。廣州南沙新區科技創新母基金榮膺「中國最佳天使引導基金T0P10」與「中國最佳政府引導基金T0P50」等兩項大獎,影響力和認可度進一步提升,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9月,銀企供需管道對接會在南沙廣東醫谷舉行,為60餘家高新技術和科技型企業提供與金融機構一對一洽談機會,緩解企業擔保難、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
10月,《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現代科技海洋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組建方案》發佈,加快推進現代海洋科技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11月,《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推動元宇宙生態發展九條措施實施細則》正式印發實施。
11月,廣州南沙新區科技創新母基金2023年天使類合作機構簽約儀式舉行,參與簽約的子基金管理機構包括中盈股權投資、前海長城、飛凡數聯、海匯投資、琢石投資、廣東行至私募、三七互娛、普華天驥等8家,至今已構建了超過6000億元的產業基金集群,重點投資半導體與積體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和健康、先進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消費等產業領域。
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擴大科創朋友圈,是促進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重要路徑。一年來,南沙組織召開了多場世界級國家級大會,覆蓋不同產業,幫助企業置身全球視野,瞄準世界前沿科技,向新向優發展。
盛會眾多,緊扣不同產業發展前沿方向
3月,2023年(第四屆)第三代半導體支撐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5月,第十四屆全國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在廣州南沙順利召開。
5月,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開幕式在南沙舉行。
6月,由中國儀器儀錶協會主辦的首屆南沙智能感知技術高端學術峰會在南沙揭幕。
6月,以「南沙芯聲聚勢未來」為主題的2023中國·南沙國際積體電路產業論壇在廣州南沙召開,來自半導體產業的500多位嘉賓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7月,以「智能交互,驅動未來」為主題的2023中國智能車大會暨國家智能車發展論壇在南沙舉辦。
7月,南沙元宇宙科技產品創意和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南沙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舉辦。
10月,第二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山東煙台圓滿落幕。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博士後朱星玥的參賽項目《一種高準確度的深海硝酸鹽原位測量感測器研發》獲得揭榜領題賽金獎,是廣東省在海洋開發與應用賽道獲得的唯一金獎。
10月,CNBC全球科技大會17日在廣州南沙開幕。此次大會設置「中國的矽谷—粵港澳大灣區的崛起」「未來能源:無人駕駛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探索」「利用可信數據引領航運業可持續發展」等20場爐邊談話,邀請來自全球的商業精英、科技先驅、專家學者等共聚南沙,分享經驗與觀點,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交流與發展。
11月,南沙區科技企業中科宇航和科研院所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廣州軟體應用技術研究院、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等攜多項科研成果亮相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以賽增能,切實激發創新活力
9月,「綠創未來 新盛南沙」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暨2023年廣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節能環保行業賽在南沙啟動。今年南沙共發動510家科技企業參加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報名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市賽南沙共131家企業獲獎,省賽共8家企業獲獎。
9月,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廣州賽區決賽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行。
12月,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2022年度&2023年度總決賽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舉行。
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準創新人才;區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等教育的支撐。一年來,南沙積極宣講人才政策,致力於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同時積極利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高校資源進行協同創新,深化南沙產學研合作。
提升外籍和港澳人才對南沙政策、環境的認識
3月,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相關政策宣講會在南沙舉辦,60餘名科研院所及企業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宣講會。
7月,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指導,科技部火炬中心與團結香港基金主辦,廣州市科技局和南沙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2023香港創業青年內地行活動在南沙成功舉行。
7月,第二屆鐘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發佈儀式暨「科技之光青年講堂·走進粵港澳大灣區」主題活動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舉行。
9月,「外國專家之家」南沙專場活動舉行,共20餘位外國專家參加了此次活動。
10月,《廣東省重點發展區域(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外籍及港澳台高層次人才推薦工作指引》發佈,為來南沙創業和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高層次人才提供出入境便利。
12月,巴基斯坦科學院公佈新當選外籍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主任林間當選巴基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表彰其在全球地球科學領域的傑出成就及對中巴科技合作的重要貢獻。
12月,由教育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廣州市政府主辦的2023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5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在廣州開幕,南沙在會上設置了科技創新及營智環境展,超3萬人次流覽相關資訊。
深化產學研合作
4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與阿裏雲在廣州簽署校企全面合作協議。
6月,南沙區與「雙一流」建設高校華中科技大學簽署《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華中科技大學 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交叉科學創新研究院(廣州),促進華中科技大學科研人才實力與南沙創新產業生態全面對接,助力南沙打造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8月,廣州南沙科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紅鳥衡寬(廣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9月,大灣區科學論壇暨大灣區產學研精准對接會在南沙舉行,大灣區科學論壇與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9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與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11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與中山大學在廣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舊歲已展千重錦
新年再進百尺竿
接下來,南沙將持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好國家和省、市關於創新發展的定位和要求,強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高標準推進南沙科學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建設,加大前瞻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力度,支持科研院所和科創企業做強做大,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努力把南沙打造成為國家原始創新的發源地和現代產業創新高地,成為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最後
祝所有的粉絲朋友們: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S4pThq5T9nI2tvAyUVcZYw
本文轉載自如上鏈接,如有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