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春早,潮涌灣心,科技創新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這片土地發展。
《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提出,要強化粵港澳科技聯合創新,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國際化高端人才聚集。這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州建設科技創新強市的目標一脈相承。
龍年伊始,省、市接連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擁抱新的「科學的春天」時不我待。廣州南沙科學城,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之一,是扛起國家戰略平台使命任務的主引擎,服務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主陣地。這是南沙的擔當,也是南沙的機遇。本期我們邀請社會各界圍繞「推動南沙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這一話題貢獻真知灼見。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加快重塑全球經濟版圖,未來競爭的主戰場之一是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沒有科技發展的關鍵性突破,就沒有新質生產力。廣州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合作平台,承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肩負著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戰略高地的特殊使命。廣州南沙科學城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之一,是扛起國家戰略平台使命任務的主引擎,服務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主陣地。以科產融合奮力打造「灣區硅谷」,在灣區之心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
以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主線,打造大灣區原始創新「策源中心」
廣東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創新驅動發展的內核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日益成為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彙聚地。南沙科學城堅持「四個面向」,聚焦深海深地深空等戰略必爭領域,已初步構建起「1+1+3+N」科創平台體系。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首設「樞紐」和「學域」學術架構,明珠科學園首批科研院所落地運行,南沙復旦國際科創園動工,新能源器件迴圈利用能力提升平台落戶,共集聚中國科學院相關院所、重點高校、龍頭企業新型研發機構22個。
作為千年商都的廣州,由江入海、競逐「深藍」是建設海洋強市的戰略選擇。向海向灣向世界,南沙作為廣州唯一的出海口,境內眾多河湧連接著海洋,見證了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的帆檣雲集,跨海貿易之先河的繁華,也要扛起戰略擔當,續寫廣州向海圖強的千年「藍圖」。我們突出海洋科學優勢領域和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廣州)已作為基地進入國家實驗室體系,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啟動建設,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完成首次試航。我們將圍繞深海探測、深遠海資源開發等方向開展攻關,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高地,產生更大的集聚效應和協同效應。
以粵港澳聯合科技創新為特色,打造大灣區開放型創新生態「樞紐平台」
「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是《南沙方案》五大任務之首。南沙科學城位於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也是廣深港、廣珠澳「人字形」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有條件成為串聯兩大科技創新走廊的中樞節點,催生科學、技術、產業一體化發展的系統性突破,為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面向全球構建開放創新生態探索新經驗。
瓣瓣同心、砥礪前行。於時代洪流中,我們不斷拓展與港澳聯合科技創新,讓南沙科學城肩負起區域協同創新「試驗田」的使命。在科技創新走廊的傳輸帶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鏈」有了地理空間依託,「知識動能」將遍佈灣區各個角落。與港科大(廣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其牽頭建設的7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投入運營;實現向香港跨境支付科研資金,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打造全國首個「點對點」跨境專線,落地「澳科大-大灣區」科研數據跨境專網項目;以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為支點加快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推動300餘項粵港成果需求實現精准對接。下來,我們將以推動科創規則銜接和要素流動為突破口,發揮協同港澳優勢和創新輻射帶動能力,促進人員、物資、數據等科研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動,推動粵港澳科研機構聯合組織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項目,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發及產業化的聯動發展,推動港澳科技力量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以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導向,打造大灣區新質生產力集聚高地
南沙科學城是南沙新區規劃建設的重要片區,成為科產融合的「城市心臟」,將發揮牽引帶動作用,圍繞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以及業態新方向持續發力,建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沿途下蛋」機制,增強技術應用與服務能力,打造科研經濟新範式。從南沙的科創之「源」順「廊」而下,這樣的城市空間規劃早有先例可循。科創經濟發展衍生的科創廊帶,是不少世界發達地區經濟生態中的特色景觀。這些科創廊帶的一個共同點是,要實現其中多主體良性互動,就要有一個核心主體發揮集聚擴散作用,即「高山起高峰,高峰帶高原」,從而實現科創廊帶的協調發展。建設環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創新區,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常態化對接機制,構建「港澳成果+南沙轉化+灣區應用」協同創新鏈,促進「產學研用」深度協同。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構建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發展支持體系,引導海洋、航空科技產業鏈上下游集聚,不斷壯大「芯晨大海」產業集群,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扭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厚植經濟發展優勢。2023年專精特新國家「小巨人」企業增長6.5倍,31家科技企業入選廣州獨角獸榜單,初步形成「一箭一星一院一基金」商業航太全產業鏈,集聚超400家生物醫藥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首次突破1100家。
以科技管理體制創新為突破,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活力地帶」
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是啟動科學城發展活力的點火器。南沙科學城建設需要先行探路、久久為功,我們將學習借鑒國內外科學城建設的先進經驗,以敢飲「頭啖湯」的決心主動作為,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激發發展活力。管理體制方面,創新重大發展平台建設運營模式,推動建立「投建運轉」一體化的科學城建設運營主體,推動重點片區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科技管理方面,積極探索新型科研機構管理機制,創新科研資金投入、科研人員評價考核方式,激發科學城發展活力,營造政策高地。城市建設方面,堅持以人為本,規劃建設國際一流、多元融合的國際化社區,深入實施未來城市試點和綠色低碳社區試點,建設與一流科學城相適應的城市環境。人才支撐方面,加快建設全國首個國際化人才特區,實施頂尖人才領航行動、高端人才倍增行動、青年人才托舉行動等九大行動,鼓勵更多的港澳青年和海外人才到南沙創業就業,優化「上管老下管小全家無憂」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打造優無止境的營智環境和投資熱土。
乘著大灣區建設的浩蕩東風,南沙科學城起步雖晚、根柢未深,但如日方升、大可有為,正在自己的沙場上一往無前,奮力打造創新引領科產融合的「灣區矽谷」,朝著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的目標砥礪前行。
作者系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vN_0q5fFAXl_iLudGWGPmw
本文轉載自如上鏈接,如有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