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兩會」這樣說南沙

1月14日上午,政協第十四屆廣州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開幕。1月15日上午,廣州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廣州正式進入「兩會時間」

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眾多「金點子」,其中有不少涉及南沙。一起來聽聽他們發出了怎樣的「南沙聲音」

 

政府工作報告:

推動南沙開發開放

取得新突破

1月15日上午,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廣州市代市長孫志洋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努力把國家戰略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推動南沙開發開放取得新突破;爭取南沙總體發展規劃早日獲批;加快三大先行啟動區建設,推進萬頃沙南部片區開發建設;深化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對標自貿港實施更多制度型開放;創新推進南沙放寬市場准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15項舉措,參與制定並推動實施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技術標準,建設大灣區無人體系產業孵化基地,推動設立省級實體化運作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中心;支持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建設;加快籌設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推進省中醫院南沙醫院、中山大學附屬(南沙)口腔醫院等民生項目建設。

△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

在南沙再造一個創新策源地

廣州市人大代表王潔

「南沙作為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近年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政策效應不斷凸顯。」

廣州市人大代表、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廣州分所黨委書記王潔說。

今年廣州兩會,王潔帶來了一份關於「持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深度融合,助推《南沙方案》落地落實」的建議。

王潔指出,教育科研是創新發展的源泉,人才優勢是產業升級、創新發展的原動力。目前廣州的大學集群建設,除了強化現有廣州大學城的產學研合作,可以進一步研究未來南沙的高校資源聚集後,如何支持海洋科技與能源、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發展,使南沙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策源地

她表示,南沙可以充分發揮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地理優勢和引領帶頭作用,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建立科技創新國際人才資料庫,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務平台,吸納全球人才落戶。在成果轉化階段,南沙應利用好已經計畫引入的數個國家實驗室及科技平台資源,除了支持高校探索創新機制,還要探索和企業合作成果轉化的路徑,將其打造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的新引擎。

南沙要打造

「產業心」「交通心」「城市心」

廣州市人大代表劉洋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劉洋說:「南沙是一座樞紐之城、機遇之城、魅力之城,發展優勢顯著,潛力巨大。」

劉洋表示,南沙發展具有區位優勢、政策優勢、空間優勢、宜居優勢。他建議,南沙應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的聯動,促進南沙從地理幾何中心發展為交通中心、功能中心,打造「三心」——「產業心」「交通心」「城市心」

1 產業心

南沙可以錨定「陸海空」,近遠期結合,發展多元聯動的「汽車+」產業,海港貿易、臨港工業和海洋科技產業,以及基於龍頭企業的商業航空航太產業。

2 交通心

應重點強化大交通的聯繫,加快廣中珠澳高鐵、廣州地鐵18號線延長線、廣州地鐵22號線東延線建設,加快建設南沙站並推動接入深港西部快軌延伸線。

3 城市心

南沙應高標準建設住房、教育、醫療、體育等國際化、品質化設施,聚集優勢資源打造蕉門河中心與明珠灣區核心區,串聯慶盛、蕉門河中心、明珠灣區、南沙樞紐的發展主軸。

 

加快推進南沙

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

廣州市人大代表李志堅

「對於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來說,南沙是機遇,也是未來。」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認為,南沙在產業上更加聚焦對未來產業、前沿技術等領域的培育發展,在體制機制上放寬市場准入,不斷探索優化與港澳、國際合作的模式。

作為「探路者」的南沙,未來將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高水準開放的先進經驗在大灣區甚至全國共用推廣。

在優勢產業上,李志堅認為南沙可以充分利用優越的港口資源,形成強大的臨港產業集群輻射效應,帶動港口、產業、城市一體化發展。

他介紹,目前南沙港作為世界第五大港口——廣州港的主力港區,單個港區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全國第二,全國平行進口汽車的第二大口岸,非常有利於促進經貿往來和交流融合。

全力加速助推

南沙國際郵輪母港

成為大灣區海洋經濟核心

廣州市人大代表蘇韜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是我國建築面積最大的郵輪母港綜合體,未來將是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條件最優越的郵輪母港,承載著廣州市海洋文化旅遊發展的全部期盼。」廣州市人大代表蘇韜提出,南沙中心區的文化佈局重心已經全面向西部蕉門、黃閣傾斜,而東部街區還沒有形成有規模的商業綜合體,亟待郵輪母港商業綜合體形成規模。

蘇韜建議,要儘快推進南沙郵輪母港的郵輪旅遊業務啟動,提升南沙旅遊的吸引力;加快南沙郵輪母港的商業綜合體佈局,加快招商引資,圍繞郵輪母港商業綜合體形成南沙灣地區的休閒、娛樂、購物、旅遊文化、餐飲的中心;加強引進或孵化國內郵輪公司,圍繞郵輪產業、充分利用廣州優勢,帶動海洋產業、進出口貿易、旅遊文化、修造船行業發展;深挖國內海洋旅遊資源,開發入境遊。

同時,與沿海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加強合作,加快佈局國內郵輪線路的設立,爭取由廣州率先創新將國內郵輪單向出境遊的模式轉變為「雙向」輸入輸出或國內「內迴圈」模式

 

建議優化南沙

「港人港稅、澳人澳稅」政策

廣州市政協常委霍啟文

霍啟文建議,粵港澳大灣區要建立適應灣區建設、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國家經濟建設,促進對外開放的財稅體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推動大灣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南沙可深入「港人港稅、澳人澳稅」稅收優惠,打造「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大灣區橋頭堡。

同時,霍啟文還建議南沙實行更大力度的國際高端人才引進政策

目前,南沙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如何進一步加大南沙人才政策創新力度,吸引人才聚集南沙?

霍啟文帶來了相關提案《加快推進南沙建設國際高水準人才特區的建議》,他提出,需要充分利用《南沙方案》賦予的政策優勢,系統推進人才政策先行先試改革。

霍啟文指出,針對港澳和國際人才的發展需求,需要體系化地推進人才政策先行先試改革,「要完善對高層次人才的個性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人才發展的舒適度和自由度。」

他表示,對各類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業、安居生活等各項福利配套進行量身定制,設計專屬的激勵和保障方案,根據人才的資歷和專業水準,適當下調人才認定門檻,合理擴大對國內外高層次人才的認定範圍,分級分類引進人才。

此外,還需要建立重點產業急需緊缺戰略性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與「特色服務」,加快戰略性人才引進,築牢戰略人才力量。

 

打造「天空之城」

探索南沙低空飛行試點

廣州市政協委員倪明選

廣州市政協委員、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提出,廣州要利用低空空域改革契機,進行前瞻性和長遠性的規劃,著手構建行業生態和產業佈局,打造低空經濟樣板城市,並將低空經濟產業打造成為廣州未來新的經濟增長極。

他建議,廣州要探索在南沙等區域支持龍頭企業開展低空飛行試點,推進城市治理領域低空飛行的應用、擴大無人機物流應用、培育城市空中交通新業態等,為飛行應用領域多元發展、飛行空間持續拓展、飛行市場持續壯大奠定基礎。

「發展低空經濟需要完整的生態系統、成熟的商業模式、規範的行業標準,以及可靠的飛行安全等。」

倪明選透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爭取支持建設低空經濟發展研究院,未來有信心、有決心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助推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廣州煥發新活力、激發新動力、再造新優勢貢獻高校力量。

 

加快建設國際科技

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

廣州市政協委員肖國偉

廣州市政協委員肖國偉、倪明選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南沙加強與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設大灣區科技創新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南沙實施「芯晨大海」產業發展戰略,已吸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南沙集聚。

目前南沙累計落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超 270個,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00多家,入庫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2000家,正不斷夯實南沙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的基礎,但仍存在著不少問題和挑戰。

他們建議,省、市、區三方聯合協同中科院,加快高標準建好南沙科學城,發揮好中科院系統、大科學裝置、高端科研平台提升南沙原始創新能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中的「龍頭」和「中心樞紐」作用。

借助港澳高校在基礎研究和國際合作方面的先天優勢,合力加快打造一批有資源、有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合作新平,並利用這些新型的粵港澳科技合作平台吸引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資源逐漸彙集南沙。

加快推動科學創新能力建設與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雙向賦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發揮南沙「國際人才特區」的政策效應,人才政策結合產業發展政策,構建創新人才的生態系統。

 

南沙需要更多

普惠式吸引人才政策

廣州市政協委員劉根生

廣州市政協委員、民革廣州市委員會常委劉根生建議,南沙除了針對高端人才的引才政策外,也要多一些普惠式吸引人才政策,如面向新市民和青年群體,加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這對新就業人群和服務業人口的集聚意義重大。」

他建議,南沙可以借鑒杭州「青荷驛站」公寓模式,對來南沙就業及創新創業的外地青年,提供短期免費住宿和就業創業聯繫服務,讓人才對南沙留下溫馨良好的印象。

建議南沙加快調整工業產業結構 穩定經濟增速

廣州市政協委員朱小林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准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當中明確提出在南沙推動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准入標準實施和應用,推動各類創新資源進入天然氣水合物研發和商業體系,支持推動在南沙實施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及遊輪免簽政策,為推動南沙開發開放帶來低空產業、海洋經濟、生物醫藥、特色金融等各大領域的重大利好。

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民盟廣州市委常委朱小林為助推政策落地帶來相關提案,建議南沙應加快調整工業產業結構,進一步解決工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支柱產業單一等問題,穩定經濟增速。

他還建議南沙聚焦高質高新高端,推進生物穀、數字穀、健康穀、大崗先進製造業基地等重點平台建設,全面補齊提升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和服務功能,推動企業儘快建成投產,形成工業經濟新的增量。同時加快建設政府主導或功能性國企主導的新型產業載體,通過租賃或分層出售的形式給不符合拿地條件的中小企業使用,使政府統籌的產業載體穩定企業預期,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支持南沙加快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

國際商協會集聚區

廣州市人大代表郭曉欣

南沙區自去年2月份開始就集中力量推進建設大灣區國際商協會集聚區的研究與集聚,並初步取得明顯進展。設在南沙的穗港澳商會協作中心現已有15家廣州商會組織、6家香港商會組織和4家澳門商會組織等共計25家成員單位;港澳商協會之家已集聚30家港澳及國際商協會,一些港澳及國外商協會已在南沙註冊代表處或派員常駐辦公並開展了前期業務。

廣州市人大代表郭曉欣建議,支持南沙率先開展商協會登記等相關改革的試點工作;在國際商協會名稱審定和註冊落地方面給予南沙更大自主權;依據《南沙方案》加大對南沙的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H57BlRyOO8Wa9N-FacXuuA

本文轉載自如上鏈接,如有侵權立刪

Scroll to Top
線上預約
lx